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QC七大手法的必要

1 實施「事實管理」註2

QC七大手法是日科技連的石川馨博士於1960年所開發,當時開發的理由是這樣,企業品質的好壞相當依賴於個別員工的技術與工作經驗,這樣的作法並不合乎所謂科學管理精神,要想提升全面品質水準是相當困難的,同時技術與經驗也有不可靠的時候
,注視下圖有紅綠二個圓圈分別被大圓圈或小圓圈包圍,請問紅綠圈哪一個大?註3


因此,必須認真思考要如何讓全體員工能夠切實地以「事實管理」來進行工作和解決問題,才能做好工作品質、產品品質的管理與改善,以順利達到品質改善,提升管理品質的目標,如何讓員工確實地實施落實事實管理,需要一套簡單易用的工具,於是石川馨博士整理有利於實現事實管理的一些諸如統計手法等的方法,而提出著名的QC七道具(QC七大手法的日文名稱),這些工具也確實讓日本企業順利邁入提高產品品質而持續改進的道路。

2 協助解讀數據內容
一大堆諸如操作記錄、工作報表或市場報告等等的各種數據出現時,相關人員是否能夠從這些數據獲得情報呢?端賴接受者對數據是否敏感,譬如一份市場佔有率的報告內容如下
                                       
廠牌 銷售量
A牌    95000
B牌    85000
C牌   75000
D牌   45000
E牌   15000
其他 10000
已經使用數據來滿足「事實管理」的精神,但在讀取情報時很容易認為A牌是銷售量是第一名,比B牌多10000銷售量高很多.....,但您有沒有注意到銷售量總量是325000,只高出3%而已,這可能是分配上的誤差而已,為了正確獲取情報,需要使用適當的圖表,與佔有率相關可用圓形圖,從下圖可發現ABC三廠牌佔有率直覺上差異是不大的。

3 管理工作必需解決問題
一般問題的定義為顧客或工作者不滿意工作或產品的結果,也就是說未能達到期望的品質水準,因此要提升品質就必須解決問題,對工作或產品的品質加以改進,目前包含ISO等各種標準都已經公認品質持續改進是品質系統的一部份,所以各企業必須採取行動對其產品與加工方法的開發設計與品質結果進行管理與改進,以達到品質改進的共同目標。

探討企業進行持續品質改進所採用的各種方法中,比較優異性的作法是能夠有組織地發掘問題,面對不同問題仍採用一致性與解析性的程序方法去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會因問題改變而改變,保持相同的簡易解決問題步驟與工具,這樣才能使得企業各單位員工都能夠容易有效率地學習這些解決問題的程序與工具,並可以累積經驗使手法運用可為熟練。

石川馨博士發展QC七大手法的目的,是期望企業員工活用QC七大手法,使現場品質狀態的具體事實,透過QC七大手法的圖或表將事實加以視覺化地具體呈現,而有利於相關人員觀察思考並發掘問題,如此便例於進行所謂CAPD的管理循環的行動,石川馨博士宣稱現場95%品質問題都可透過QC七大手法加以解決,同時藉此可以貫徹持續改善品質的理念。

4 持續改進管理及工作品質
QC七大手法的名稱QC二字,千萬不要認為那是品管的事,眾所皆知現代是全面品質管理的時代,凡事要求品質,不管來自製造,或來自開發,或是服務或財務等等都有工作品質與管理品質,QC七大手法可以幫助各種工作認識品質實態,發現品質的問題與原因,協助進行品質改善的工作。

註2:事實管理是2000年版的ISO9000所強調的項目,以事實為基楚而判斷後採取正確行動的方法,通常一般員工採取行動的依據是依賴工作經驗或直覺
註3:您做出結論的依據是否來自經驗或直覺

1 則留言:

  1. 張老師,希望有機會邀請您授課-QC七大手法與Excel運用.
    請 撥冗與我連絡, 謝謝!
    Tracy 0936-997471, tracy@urhrd.com.tw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