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子設計概念
因子實驗是k個因子(k>1),各因子水準數分別為la、lb、lc、…… 、lk,同時列舉所有因子與水準進行所有組合實驗,而進行la× lb × lc ×…… × lk個實驗,一般實驗次數都變得很高,實務上進行篩選設計時,因為因子數多故水準數多半以2或3為之,若k個因子採用2水準,此時稱為2k Design,而採用3水準則稱為3k Design,2k、3k都是屬於完整直交配置,一般稱為完整因子設計Full Factorial Design,若實驗設計只採用2k、3k的1/2、1/4、…(2水準),1/3、1/9、…(3水準)等則稱為部分因子設計Partial Factorial Design,以2k-p、3k-p表示。
2 完整與部分因子設計的選擇
完整因子設計可用來完整地探索因子間交互作用有無,適用於初期的研究工作,而部分因子設計則適於篩選設計,因為在實際工作上因子間交互作用或多或少已經有個概念,只要少數組合交互作用需要進行探討或確認,因此採用部分因子設計如此可大幅度降低實驗次數,因此進行部份因子實驗時,應先計算所需要自由度以利實驗的設計。
3 建立因子設計的解析模型
實驗設計的解析是從建立效果模型開始,此效果模型包含主效果以及所有交互作用組合的效果,以線性組合(General Liner Model)方式表示。例如3個因子的完整因子設計,其效果模型的主效果為A、B、C,而所有交互作用組合為,二個因子組合計有A×B、A×C、B×C,三個因子的組合A×B×C等,此時數學模型為
y = μ+A效果+B效果+C效果+AB效果+AC效果+BC效果+ABC效果+ε
一般為了方面敘述,建立模型時常常會簡略說一次模型以表示主效果,二次模型表示所有二個因子組合的效果,依此類推三次模型表示所有三個因子組合的效果,但實務上常說建立二次模型,其意為建立到二次模型(Factorial to degree 2),代表建立模型時只要一次模型(主效果無論如何是不能省略的)與二次模型,二次以上的效果就不要放入,對上述三個因子完整設計,此時模型為
y = μ+A效果+B效果+C效果+AB效果+AC效果+BC效果+ε
若為三個因子部份因子設計,且實務上認為A×B不存在,或者說只考慮A×C與B×C,則此時二次模型為
y = μ+A效果+B效果+C效果+AC效果+BC效果+ε
4 因子設計的解析項目
1) 直觀分析
(1) Dotplot or Boxplot
(2) 回應表與回應圖
2) 數理解析
(1) 建立模型
(2) 分析
(2-1) 變異數分析ANOVA
(2-2) 迴歸Regression …多因子較適合
(2-3) 若為電腦軟體則製作效果半常態機率圖、效果常態機率圖、
效果柏拉圖
3) 檢驗模型適用性
(1) 殘差常態性
(2) 等變異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